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宋华教授在第六届杨杜论坛暨知本峰会就《中国供应链金融创新》进行了专题分享。他认为,供应链真正能够控制住金融的风险必须要做到及时化、智能化、互动化。以下是本次演讲的精彩摘要:
供应链金融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未来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有望迎来应用的黄金时期。
供应链金融是用资产对接资金,必须要有良好的技术和供应链,通过供应链跟金融机构对接,解决企业生产运营过程中的运营资金问题。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尤其是成长型中小企业往往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对象。
供应链金融源起于传统银行,然而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金融的门槛也随之降低。
对于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而言,则可以在核心企业的信用支持下,以较低的成本顺利地获取贷款额度。对于银行等资金供应方而言,通过与核心大企业的合作,可以掌握供应链条上的完整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等核心数据,从而更有效地控制风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供应链金融服务运作过程中涉及多个交易主体,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需求,定制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
特别需要提出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组织者和推动者可以是供应链上的任何组织和企业,不仅仅是商业银行。事实上,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就曾专门印发《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开展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延伸产业链金融服务试点。支持大企业设立产业创投基金,为产业链上下游创业者提供资金支持。
供应链金融一定是依托于产业供应链而运行。如果脱离了供应链运行和管理,就不能称之为供应链金融。为了识别和防控可能出现的风险,很多企业已经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实现了供应链交易过程的数字化。其中包括真实的交易场景还原、交易资产的透明化管理等。
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挖掘和整合数据,使得资金在产业中实现了有效融通,防范了可能出现的风险。
不少企业在金融科技之外,还通过平台型服务和生态体系建设,让金融活水在企业中流动。例如传化集团建立的公路物流港,在此基础上把整个产业的上下游,包括货主和司机都放在平台上,通过服务进行连接,进而解决各个主体遇到的资金难题。
未来的时代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通过搭建产业供应链的服务平台,将各类产业主体和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汇聚,推动金融服务是行之有效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此外要做好跨组织的供应链运营管理,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以及不同企业、不同组织之间的云信用和云金融服务。只有这样中国的产业竞争力才有望实现,中国的供应链金融才能踏踏实实落地。
本文来源供应链金融学堂,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5 yiru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571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9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