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三大核心风险

作者:时间:2020-03-27 00:00:00浏览量:2793次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大宗商品贸易融资到底存在哪些核心风险,为何控制风险如此之难?

 

核心风险一、恐怖的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2011年以来,国内钢价进入了暴跌的阶段,钢价从5000点跌到了近3000点,整整跌去了差不多有三分之一,钢贸市场可谓哀鸿一片,大量钢贸企业倒闭、跑路。

 

面对断崖式下跌,仿佛金融机构的控价手段集体失效了,风控标榜的价格监控、动态预警、安全线管理等等控价措施似乎变得毫无意义。

 

从大宗商品的本身来看,主要是用于生产及再生产的基础原材料类的商品,标准化程度高,天然存在金融属性,涉及规模体量巨大,由市场化因素决定具体价格,价格波动存在必然性。

 

而且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因素多样且复杂,包括供需关系、资金冲击、政策波动等等,无法有效实现价格预测和价格控制,从风险角度而言,意味着此类风险不可避免。

 

所对应的风险控制方式也仅仅限于事后控制,常规的价格风险控制手段主要包括:价格监控、预警值管理、安全线管理、货值管理等。

 

而价格风险的形成,其结果往往是毁灭性的。在风险管理领域,我们称之为系统性风险。风控措施在价格波动下的系统性风险面前是非常乏力的,具体表现为:

 

1、风险实际得到控制的速度远远低于市场反应速度。

 

2、以货物控制以及处置为前提的风控行为往往加速价格风险的蔓延,例如质押物抛售和处置。

 

3、价格波动产生的系统性风险往往带来市场热度及换手率提高,交易频次的降低会直接影响抵质押物的变现,甚至堵死变现路径。

 

4、随着风险烈度的增加,会引发破产、跑路等恶性违约事件,甚至发生质押物失控的情形。

 

5、一旦进入到由金融机构处置质押物的环节,风险已经发生,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已经只是损失的大小的问题,而当前针对大宗商品贸易融资的风控手段,大多为事后控制手段,鲜有事前的有效控制措施。

 

核心风险二、脆弱的抗风险能力


从整体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贸易环节属于产业的中间流通环节,而大宗商品的产业主体结构往往呈现两端强势中间弱势的特点。

 

大宗商品的原材料生产商一般为垄断地位的央企、国企,而位于大宗商品产业终端的品牌商,一般规模也非常大;而作为弱势地位的贸易商,被压款、压货的情况非常普遍,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流的压力高也意味着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受到市场及价格冲击,极有可能发生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贸易商本身主要依靠自身所掌握的优势商业资源,在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通过交易换手赚取差价。贸易商往往不具备此类商品的自我消化能力以及再生产能力,商品的变现处置的渠道和途径单一。

 

而且在大宗商品的贸易流通环节内,大量充斥着同质化主体(贸易商)之间的倒手及换手交易,同质化交易频次较高,对手客户很大一部分也是贸易商,较为容易受价格波动影响,同质化竞争极其激烈。

 

一旦发生风险,在交易频次或换手率低下的情况下,很难将所掌握商品变现以补充流动性。

 

从大宗商品本身的特点而言,单批次的商品价值体量大,资金密集度较高,但相对利润却很薄,原料成本占商品比重较大,而且作为贸易商无法通过有效的再生产,为商品增加附加价值。

 

从标的物的角度而言,利润空间薄,相应作为标的物的抗跌价能力就弱,在资金密集类业务中,相应的风险耐受力较低,对于风险的缓冲和抵抗能力低下。

 

核心风险三、以套利为目的的破坏性贸易


贸易环节在整体产业体系、供应链体系内是必不可少的中间流通环节。但从贸易业务本身的特点而言,该环节极其容易产生以套利为主要目的破坏性贸易行为。

 

当处于上行的经济周期环境时,随着产业链各环节存在的利润空间增大,会吸引一部分以套利为主要目的贸易商加入到产业链环节中,而恰恰贸易环节又是整体产业链或供应链中进入门槛最低的环节。此类贸易商主要目的并非通过生产行为增加商品价值,而是依托一定的商业或资金优势,通过贸易行为赚取价差,实现商业套利。

 

当以套利为主要目的贸易行为占比增加到一定程度,其结果又极具破坏性,要么增加终端客户的消费成本,影响终端市场;要么挤占生产流通环节利润,形成恶性竞争,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形,使整体产业的结构稳定性变得极其脆弱。

 

此类以套利为主要目的贸易业务主要风险包括:


1、虚增交易环节。交易背景合理性及真实性识别难度大,难以锁定真正的交易场景。有不良目的贸易商可以通过简单的业务方式进行交易行为虚构,甚至不需要进行商品和实物的物理位移,例如融资性贸易业务。

 

2、交易自偿稳定性差。贸易类业务特别是以套利为主要目的贸易业务,其主要的利润来源,一方面来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带来的收益,而更大一部分则来自于经济上行周期内,本身商品价格的上涨。此类业务由于其盈利模式和途径较为单一,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度高,在经济环境良好的情况下,业务及交易稳定性较为良好,但一旦受到来自价格的波动及市场波动,则极易发生亏损。

 

3、风险集中度高。贸易类业务,尤其是以大宗商品为主要标的贸易类业务,总体呈现短、平、快的特点,需要通过快速的业务循环,来释放流动性压力,而此类资金密集型业务同金融资本的关系非常紧密,再结合大宗商品交易特点,单批次大宗商品资金沉淀体量大,相应风险集中度高,一旦发生业务循环阻滞事件,所产生的风险烈度较高。

 

因此,无论是大宗商品产业链环节上的各个企业,还是各类金融机构,都要警惕这几类风险的发生,及时做好防范措施。


本文来源万联网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关于一润
公司概况
企业文化
组织架构
招贤纳士
产品与服务
代采融资
质押融资
舱单质押融资
最新资讯
行业资讯
一润动态
联系我们

021-6888 2811

电子邮箱:SERVICE@YIRUNSCM.COM
联系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民生路118号滨江万科中心28楼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5 yiru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571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9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