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战略研究部主任兼互联网金融标准研究院副院长肖翔主讲《疫情下金融科技应用实践与趋势思考》,从“金融科技战役的三大作用、金融科技面临的四大挑战、金融科技发展的五大趋势”展开详实分享。
肖翔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金融科技发挥了积极作用,经受住了初步考验,主要表现为:满足非接触式数字金融服务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保障;提供网络金融平台和科技支撑。
同时,金融科技也面临着四大挑战:部分机构数字化能力较薄弱;金融科技应用环节仍需扩展;关键技术成熟度仍有待检验;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新挑战。不过,金融科技的未来值得期待:金融科技基本共识更加清晰,金融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行业发展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金融科技生态开放合作常态化,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将加速完善。
一、疫情下金融科技的三大作用
肖翔指出,按照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指科技驱动的金融创新,能够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或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造成重大影响。按照经济功能分类可以将金融科技分为支付结算、存贷款与资本筹集、投资管理、市场设施四个部分。
对于金融科技在疫情下发挥的积极作用,肖翔认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金融科技满足了非接触式数字金融服务需求。他指出,新冠病毒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传播渠道,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使得营业网点服务和现金支付交易这类近距离、接触式的线下金融服务具有更高的疫情传染风险。所以,在疫情下,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等从业机构迅速通过门户网站,手机APP、小程序等网络服务渠道,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识别、视频连线等科技手段,在线开展身份核验、资质审查、风险管理、签约办理、客服咨询等业务,及时为客户提供支付、借贷、保险、理财、征信查询等多元化金融服务。
中国证监会和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疫情发生以来,通过网络终端、手机APP等线上渠道进行证券交易的比例超过95%,各银行机构线上业务的服务替代率平均水平达96%。
其次,金融科技为疫情下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服务保障。此次疫情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产生了全方位冲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指出,在疫情冲击下,189个成员国中的170个将出现经济滑坡,全球经济面临自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崩溃,可以称之为“大封锁”。从中国的情况看,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据,一季度,我国GDP同比下降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4%,第三产业增加值下降5.2%。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9.0%。其中,餐饮收入下降44.3%,降幅较大。货物进出口总额65742亿元,同比下降6.4%。疫情之下,根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调研,中小微企业普遍面临三座大山即市场需求疲软;房租、工资等固定成本高;现金流断裂。金融科技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海量数据积累,精准助力提高小微市场主体“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进一步降低其综合融资成本,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互补效应,更好满足复工复产过程中的多层次金融需求。金融科技也助力了新型网络消费潜能的释放,例如网上外卖、在线教育的蓬勃发展等。
最后,金融科技平台提供了网络金融平台和科技支撑。疫情期间,从业机构充分激发自身服务优势,在开展线上金融业务的同时,主动发挥金融科技网络平台和金融手机APP在客户规模、覆盖范围、使用频率、信息推送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支撑消费券线上发放等提振消费的举措,并拓展物资对接、疫情查询、在线问诊、健康申报、爱心捐赠、社区管理等功能模块,助力提升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服务的可获得性,成为全社会联防联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金融科技面临四大挑战
尽管金融科技发挥着显著作用,但仍面临着重重挑战,肖翔总结了当前金融科技所面临的四大挑战:
1、部分机构数字化能力比较薄弱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当前金融管理部门和财税部门出台了再贷款、贴息、担保等政策。很多数据政策传递的最后一公里是由金融机构完成的。救助政策的效果跟金融机构的经营能力特别是数字化能力有很大关系。
通过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新华社瞭望智库关于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专项调研数据,肖翔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说明:受访商业银行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平均得分3.01分(总分是5分),总体刚刚及格。而34家受访地方中小银行数字化能力自评估平均得分为2.75分。
2、金融科技应用环节仍需扩展
肖翔认为,“目前,一些从业机构在渠道线上化或者会议线上化做得比较好,但离真正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运营还有很大差距,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总体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同时,他给出的解答方案是,“应注重加快技术应用从营销获客向风险管理、流程管理、生态运营等关键核心环节渗透,同时探索更加有效的线上线下相结合、跑街与跑数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围绕主业主责打造数字化时代核心竞争能力。”
3、关键技术成熟度有待检验
“比如,人工智能系统在输入输出间存在“算法黑箱”,中间分析决策过程不可见,特别是大规模深度学习,由于存在大量复杂非线性变换和大规模神经元连接,少量随机扰动导致最终结果的剧烈变化,算法可解释性与稳健性难以保障。”肖翔说道。
他进一步强调,“在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冲击下,企业停工停产,供应链处于非正常状态,经济社会活动暂时停摆后恢复还需要一定时间,无论是传统信贷征信数据,还是交易、支付、缴税、公共缴费等替代性数据都可能出现突然波动和极端变化,可能使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驱动的线上风控模型无法做出正确决策。”
另外,他指出因用户佩戴口罩,刷脸设备无法进行准确的人脸识别,刷脸登陆、刷脸支付等功能受到较大影响,不得不退回到输密码的传统方式。
4、金融消费者保护面临新挑战
肖翔认为,当前一些电信网络诈骗分子利用疫情翻新作案手法,比如伪装成防控疫情捐助、退改签车船机票、推销医疗物资,实施盗刷、诈骗。根据协会金融广告监测情况,利用疫情进行不当金融营销宣传的情况时有发生,涉及保险、理财、贷款等多类金融产品,宣传媒体包括搜索引擎、微博、公众号、贴吧、短视频app等。
此外,肖翔还指出,疫情下更加凸显了客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从业机构和广大金融消费者应该高度关注。
三、金融科技的五大趋势
肖翔着重强调了金融科技的五大趋势。
1、金融科技基本共识更加清晰
他认为,当前金融科技发展形成了几个基本共识,可以总结为“三无三不”。首先,无牌照、不金融。金融是特许经营行业,凡是进行金融活动就必须持牌,凡是开展金融业务就必须纳入监管。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教训表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原则可能不完全适用于金融,金融应该是法无授权不可为。因为金融是跟风险打交道的行业,是跟老百姓“钱袋子”打交道的行业,是具有内在脆弱性和风险强外溢性的行业。
其次,无数据、不金融。数据已成为跟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并列的生产要素。支付清算、资金融通、资源配置、风险管理、价格发现、缓解信息不对称等金融功能的实现都更加依赖于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处理。金融业已成为数据密集型和数据驱动型行业。
最后,无科技,不金融。一部金融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发展史。当今世界,不仅技术迭代周期大幅缩短,而且技术发明到大规模应用的时间也大幅缩短。
2、金融数字化转型按下快进键
疫情期间,线上化、非接触的生活方式和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一道必答题,而非选择题。但数字化转型有快进键,但是没有快捷键。由此,肖翔总结了五个误区,希望金融从业者引起注意。
1)战略误区:有面子,没里子。把数字化转型当做面子工程、视觉工程,看同业在转型,自己也不能落后,但嘴上是信息时代,手脚是工业时代,没有从客户需要、自身发展、资源禀赋出发。
2)执行误区:有说唱,没真干。战术层面没有相应的组织架构、人事架构、考核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调整配合。
3)技术误区:有智能,没效能。盲目求新求变,把技术应用当作目的,没有遵循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场景导向,最终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4)数据误区:有数据,没据数。通过场景嵌入、生态运营、数据合作,金融机构获得了大量内外部数据,但内部数据孤岛犹在,外部数据囫囵吞枣,且数据治理不足、数据质量不高、数据融合不够。形式上已成为数据囤积者,实质上依然是数据贫血者,没有形成数据驱动的业务运营管理模式。
5)生态误区:有生态,没朋友。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和价值链,日益成为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生态思维欠缺、运营能力不足,没有形成很好的生态协同效应。
四、行业发展从跑马圈地转向精耕细作
金融是一场长跑,金融需要长跑冠军和百年老店,而不是唯速度至上、唯规模至上、唯技术至上。金融科技的发展已进入需要精耕细作的匠人时代。肖翔举例了在非洲市场取得显著成功的传音手机案例,传音手机在非洲市场精耕细作,为非洲手机用户研发了四卡四待、防汗防滑、开机音乐长响铃大、美黑功能、待机时间长、大功率手电筒等功能,深受非洲用户喜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五、金融科技生态开放合作常态化
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该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也变得越发频繁。对此,肖翔分享了他的看法。
“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关系已经从相对单纯的外包合作关系发展为业务、用户、数据、技术、基础设施等多方面多类型的关联交互关系。这是金融发展与科技进步带来金融分工日益精细、金融产业链不断延展的客观结果。”
“在金融科技生态开放合作常态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一方面要勤练内功,另一方面也要善借外力,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探索与互联网企业、金融科技公司的合规可持续的合作模式。”
此外,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应注重五个匹配,即展业范围与牌照相匹配、风控能力与规模相匹配、合作权利与责任相匹配、数据使用与授权相匹配、营销宣传与实际相匹配。
六、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加速完善
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监管体系的支撑,肖翔在最后也分享了金融科技的监管体系正变得越发完善,正在推进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创先监管工具(中国版监管沙盒)、移动金融APP备案管理等监管手段。
在主题分享的最后,肖翔再次总结了本次课程的主要观点,即金融科技的“三大作用四大挑战五大趋势”,并总结了细分的知识点,分别为——
疫情期间小微企业面临的三座大山:市场需求疲软;房租、工资等固定成本高;现金流断裂。
金融科技三个基本共识:无牌照,不金融;无数据,部金融;物科技,不金融。
数字化转型五大误区:战略误区:有面子,没里子;执行误区:有说唱,没真干;技术误区:有智能,没效能;数据误区:有数据,没据数;生态误区:有生态,没朋友。
金融科技生态合作要做到五个匹配:展业范围与牌照相匹配;风控能力与规模相匹配;合作权利与责任相匹配;数据使用与授权相匹配;营销宣传与实际相匹配。
本文来源万联网,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Copyright © 2015 yiru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571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96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