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整体下滑,企业应收账款规模持续攀升,账期不断拉长,国家提出“大力发展应收账款融资”,盘活企业被供应链下游占用的资金,缓解其生存发展的资金压力。保理是应收账款融资的重要内容,具有逆周期特点,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在新常态下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第一类是数据系保理公司,这类公司往往和自身股东或者高管的技术流出身有关,手头积累了一定的大数据,依靠某一领域或者某一类型客户,采取数据沉淀分析建立风险模型,设计商业模式,开展业务,之前很多做软件,做支付的公司基本的思路都是这个模式。
第二类是厂商系保理公司,这类保理公司依靠的是自身股东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庞大的上下游客户群体,为自己股东或者上下游客户提供保理服务。这类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自身处于核心企业地位,所以对商业模式的设计,风险模型的构建,客户的开发,包括后续融资都具有很不错的优势,只需要敲开自己兄弟公司的大门,业务是可以做大的,缺点是很多大企业的兄弟公司这个门也不好开,公司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要适度转型,因为不转型天花板会很明显。
第三类是行业系保理公司,基于某一个细分行业,甚至超细分行业,对该行业进行精耕细作的商业保理公司,我认为该类保理公司是大多数民营商业保理公司的应走路线。从风险的识别和耐受度上来讲,普通的民营商业保理公司都和银行比差的太远,如果不在一个细分领域沉下心来,最后往往出现自己承受不了的局面。
第四类是综合类保理公司,其实这类保理公司他以追求规模为发展要义,大多是具有良好股东背景,融资渠道畅通,做的行业五花八门,名曰细分聚焦,其实杂七杂八也做了好多行业,金融系的几家公司都有商业保理公司,发展的参差不齐,但是普遍规模做的还可以。还有一些公司开始尝试做再保理,也挺好的,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规避自己的业务短处,合理发展,合作共赢。
第五类是产品系保理公司,产品系保理公司一般不限定某些行业,或者限定若干行业不做,以某一个产品为载体去称做保理业务,而该类产品所针对的行业又相对比较宽泛,比如商票等。也有一些是自己开发了一个相对适用范围宽泛的保理产品去开拓若干行业,比如推反向保理线上化类型的公司。上万家保理公司现在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很难说那个模式好,哪个模式不好,自己能生存发展就是好的。
Copyright © 2015 yirun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6025710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8968号